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被误读的徐渭代表作《黄甲图》

2015-05-06 00:21:02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徐渭代表作《黄甲图》

  画作《黄甲图》的右上有题诗“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有权威评论如下:“徐渭用奔放的笔墨勾画出螃蟹爬行的姿态以及荷叶疏落的秋天气氛。螃蟹的造型虽然简单,但却是许多笔法一起用才画出来的,不管是形状、质感甚至神态都相当生动。这幅画也有在讽刺进士甲科的意味,是藉着螃蟹粗鲁横行的形象,来嘲讽那些胸无点墨、世人不耻,但却能依靠关系或金钱金榜题名的人。”那么,《黄甲图》果真是表达的这种意思吗?

  有一本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徐渭书画集上的介绍大同小异,只是增加了一些对画面艺术技法的介绍:“此图写荷叶两枝,阔大如伞,下有一只螃蟹。画家以大写意笔法泼染硕大荷叶,酣畅淋漓;螃蟹造型简洁概括,颇有意趣。整幅画面笔意相属,气脉连贯,一气呵成。”此外还有一个评论讲到这首诗时表示其具有“诗意幽默”。

  除此,我在网上查了好多评论,基本上都是采用以上说法,其中有一篇名叫《徐渭的艺术特点》的论文,对于诗的含义和画面的意思稍有具体的解释,文字如下:徐渭借题诗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常以螃蟹来比拟那些压榨百姓、横行霸道的权贵和官吏,例如故宫博物馆藏有徐渭《黄甲图轴》,画了两柄如伞盖般的荷叶,下面画了一只肥大的螃蟹,上部题诗为:“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黄甲”两字语意双关,古代科举进士甲科及第者称“黄甲”,而“传胪”,也是指古代科举进士及第后。黄甲即指螃蟹,又借指科举及第者,讽刺这些人徒有外表风标,实则腹中无珠,空无才学,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

  总之,所在的评论中一致认为这幅《黄甲图》是讽刺“依靠关系”而“金榜题名”的那些“不学无术”之人,而“螃蟹”即是指这样的人。

  当纵观全画和题诗之后,产生如下几点思考:第一,这个画面何以能够看出“讽刺进士甲科的意味,是藉着螃蟹粗鲁横行的形象,来嘲讽那些胸无点墨、世人不耻,但却能依靠关系或金钱金榜题名的人”的意思来呢?第二,这首诗的意思也是讽刺这些“不学无术”之人的讽刺诗吗?第三,为什么所有的介绍都没有全部译出这首题画诗呢?

  我分析了一下这首诗,发现以往的解读者对于诗中第二句的理解就已经有了问题。这句中的“珠有无”是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徐渭的艺术特点》的作者是把这个“珠”字理解为“有眼无珠”的“眼珠子”。但这样理解的话,文意肯定是不通的。如果是说“眼珠”的“珠”,那么“莫问年来”又指什么?岂不是说“别管他这一年来是不是眼中无珠”吗?而且第三句说“养就孤标人不识”怎么解释?如果主题是写那些中举之人,岂不是在说那些“有眼无珠”之人“养就”了“孤标”吗?这岂不是在赞美他们吗?所以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也太明显了。

  问题出在哪里?笔者以为,就出在对于这个“珠”字的理解上。这个“珠”字非“珠”也,乃为“铢”也。“铢”是钱的单位,“珠”在这里也就是指“钱”的意思。如果这个字是“铢”字,就一切都通了。此诗应该是这样理解的:“有个东西真是心傲气豪得可以,纵然年来断了炊也不改变这脾气;我这孤傲的品格没有人能够赏识啊,如果我有时来运转的那一天,那么你们就会知道,我可就是那可以做状元的材料啊!”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这只螃蟹是代表画者自己,可不是什么讽刺所谓那些不学无术之人的。众权威们的理解完全弄反了,这实在让我感到惊讶。

  再看看画面,分明是一股倔犟之气,何来的讽刺意味呢?荷叶的空灵萧疏和螃蟹的劲健有力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片荷叶和一只螃蟹苏世独立,仅用一秆荷茎连接起来,使荷叶和螃蟹之间有了联系。

  再来仔细看看《黄甲图》题款中这个“珠”字,实际是“铢”字。草书的写法,“王”字上加一撇就是“金”字旁,由于徐渭写得随意,使“来”字末笔连接到“铢”字的起笔表达得不是很明显,但仔细观察这个“连带”还是有的,虽然外表看上去是“珠”字,如果细心辨认应该能够认出来。而诸多解读者粗心大意没看出来,也说明了他们对草书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误将“铢”字,认作了“珠”字,造成了理解上的误读。

  且看徐渭的另一幅字,行草书《应制咏剑轴》,其中有“寸铁”的“铁”字与“铢”字的偏旁完全一样,可以证实《黄甲图》中的字就是“铢”字,而被人们误认为“珠”字了。这里要说明一点,认识草书的技巧往往是需要从上下文来理解字的含义的,如此,即使是作者写错了字,也不会影响对整体内容的正确理解,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同理,徐渭书法行草《应制咏剑轴》常见的对首句的翻译也是错的,应该是“欧冶良工”,而译者将其译为“欧治良工”了。

  如此一幅徐渭的代表作,不知经过多少专家高人之手,竟然没有人看出其中蹊跷,甚至连字也认错,实在不应该。从这幅作品被误读说明了,一方面从事书画艺术需要有很好的文化修养,艺术界“集体误读”这样一幅名作,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另一方面,所谓“真善美”,首先就要有求“真”的精神,如此重要名家的代表作都辨析不清楚,如何能够对艺术有深刻的领会呢?而作为辞书的编纂,更是应该严肃认真,因为,哪怕一点点的差错,也将造成巨大的影响。

  □据《美术报》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