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齐大刀:饮酒品钱写叙诗,管仲思想见地)
来源:华夏古泉网
古泉界提起齐大刀,如雷贯耳。而其实早在宋代,齐大刀就已经闻名遐迩。
梅尧臣:宋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与欧阳修、苏舜钦起名,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他有一位爱好收藏古钱币的朋友叫刘原甫,一次他到朋友刘原甫家做客。二人正开怀畅饮时,朋友拿出两件“宝贝”来劝酒。梅定睛一瞧,一枚是王莽“一刀平五千”,另一枚就是“齐大刀”。
管仲
据《管子·国蓄》:“万物之满虚随时,准平而不变,衡绝而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导之以准平”。另据《管子·国蓄》篇:“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可看出当时管仲对于齐国经济发展的真知灼见。管仲认为,物价上下变动是正常的,绝对的物价是不必要的。所以领导者要控制好物价的均衡波动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且提出了粮食作物的重要性,用这种最基础的产品来衡量物价的标准,见地高明。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管子眼中的“衡”就是商品价格上下摆动的均衡运动。管子认为绝对稳定的物价是不必要的。因为不存在波动,也就不可能有均衡运行,也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管子在古代就能有这样的思想,的确很有见地。
这一思想也直接影响了齐国货币的铸造,齐大刀尺寸、规格、重量比较标准。这为领导者通过经济手段调节物价奠定了信任的基础。
《墨子·墨经》战国晚期的后期墨家分析了商品交换中货币和商品的相对关系以及商品的适宜价格。他们说:“买,刀籴相为贾。刀轻则籴不贵,刀重则籴不易(贱)。王刀无变,籴有变。岁变籴,则岁变刀”(《墨子·经下》)。
意思是说:用刀币购买粮食,两者互为对方的价格。刀币购买力低时,能够买到的粮食虽少,也不能算贵。刀币购买力高时,能够买到的粮食虽多,也不能算贱。君王铸造的刀币并没有变化,购买到的粮食却有变化。刀币的购买力年年在变,就好象刀币年年在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