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 姚晨辰
纵览中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之辉煌历史,铜镜是最好的见证,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至明清,每一时期的铜镜都折射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审美情趣,这些信息都表现在铜镜背面华美的纹饰和精致的铭文中。
铜镜形成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的铜镜依其制作和装饰,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体系。北方铜镜,质朴简略,较少装饰。南方铜镜,精巧纤细,多花纹装饰。铜镜铸造发展到汉代,由于政府专设管理铜镜制作的官员,铜镜铸造得到规范,其造型、纹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唐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迅速成长,铜镜铸造空前兴盛。宋代以后铜镜铸造日渐衰弱。
就苏州地区青铜文化而言,马桥文化发现铜刀和铜凿,但不发达,一直到春秋后期才进入了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吴地青铜铸造多以兵器取胜,铜镜出土较少。由于六朝定都南京,汉至六朝铜镜在苏州多有出土。唐代铜镜铸造以扬州为中心,苏州也有一些唐镜发现。宋代以后苏州发现的湖州镜较多。
苏州博物馆自建馆伊始就注重铜镜的整理保管工作,曾举办过“百镜展”等专题展览。在此撷取馆藏铜镜若干,以窥苏州古代铜镜历史之一斑。
五兽四凤镜(图8)
直径27.4厘米
圆形,圆钮,花瓣纹钮座,宽平缘。以一周宽平素圈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绕钮饰同向配列5个瑞兽,外区四凤同向展翅穿飞于牡丹花间,外围作14出菱花形纹圈,外饰云气纹14朵。此镜纹饰为高浮雕铸造,布局紧凑,纹饰富丽,为典型的明代大镜式样。苏州虎丘茶花村出土。
责编 潇然
来源:《收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