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藏品记录扬州盐商往事

2015-05-06 00:20:40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藏品记录扬州盐商往事

  上周晚报的收藏版刊发了笔者一篇关于民国实业家朱幼鸿先生像赞的文章,就在文章见报后的第二天,笔者就接到无锡藏友的电话告知:他这里也有一本与朱幼鸿有关的史料,问我是否有兴趣?放下电话,笔者就赶赴藏友处,一番翻阅后,笔者惊喜地发现:中包含有众多的扬州元素。当即,笔者毫不犹豫地将之收购了。

  出版于民国庚申年(1920),珂罗版,大开本宣纸精印。封面为清代著名诗人与书法家何绍基之孙、民国著名书法家何维朴题签,扉页为时年77岁的“海派大家”吴昌硕题写的篆文“幼鸿先生五十寿言”。而在《像赞》中也记录有吴昌硕所撰的悼文,由此可见,吴朱两人交谊甚笃。

  分为:事略、寿文、寿启、寿画、寿联五部分。“事略”部分与《像赞》中叙写的内容大致相同,落款表明为朱幼鸿子嗣所撰;“寿启”部分中有24位其时的文化名人。但最让笔者感兴趣的还是“寿画”部分。

  “寿画”共有六幅,分别为:“邗上丁丙”的《花簪富贵图》;“王震写祝”的《无量寿佛图》;“邢壎拜祝”的《幼鸿亲家大人五旬荣庆图》;“俞礼达夫画祝”的《群仙祝寿图》;“庆宽年七十有三贺于京师”的《长寿星图》;“山阴蓉江俞斯乾”的《无量寿佛》。首幅作者“邗上丁丙”为清末民国扬州著名画家。查寻史料后可知:丁丙,字秉之,公言,号醒愁。江苏江都人。丁兆珍父。工诗善画,用笔苍古,逼近宋元,兼擅西洋画法。曾在上海鬻画。其女丁慕冰,即丁鑫,工花鸟虫草,尤精蝴蝶,所作笔意秀逸,赋色灵雅,因仰慕恽冰,故字曰慕冰,1930年其作品参加比利时博览会,得奖证及金牌多种,一时荣之。为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丁丙淡泊名利,常年寓居上海。晚年,成为印光法师弟子。丁丙此画为祝寿首幅之作,亦可见其当时的名望。而署名“庆宽年七十有三贺于京师”中的庆宽则为清宫廷画家,其一生工书善画,且精鉴古器,画作则很少留个人款名。故此幅留款画作亦非常罕见。

  “寿文”与“寿联”部分的题签分别是李瑞清和伊立勋,前者为我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后者为扬州知府伊秉绶后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而撰写“寿文”与“寿联”的数百位作者,均为名重一时的各界名流精英。

  从笔者对《像赞》和《寿言》两书的解读来看,朱幼鸿与扬州的盐商也交往甚密。朱幼鸿祖父朱宗凑曾在江西吴城开设“老城长记盐号”。其父朱鸿度为朱宗凑长子,当朱幼鸿承继家业时,朱家已在苏北和山东开盐场、在长江中下游各大商埠设盐号、开当铺30余处。故在《像赞》与《寿言》中撰文祝贺、追悼者中有不少盐业领域的人士、官员、大亨或机构,其中与扬州相关的,若以吴昌硕曾幕游扬州盐运署为算,即有吴昌硕、汪鲁门、四岸公所、庆日新盐公司等。其中,位于扬州丁家湾118号的四岸公所,是当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盐务通商口岸联合办公之所,是四省盐商核定平衡盐价等事宜聚会决策的地方。而曾任职两淮盐运司署的汪鲁门,在光绪年间先后合作创建了大德、大阜等多家制盐公司。其在扬州南河下建造了著名的汪氏盐商住宅。因此,《像赞》中汪鲁门的悼词手迹等,亦是研究扬州盐商文化的史料之一。

  而与扬州有过密切关联的朱幼鸿与他的后人是否在扬州长期生活居住过?若是,又居住在扬州城的何方?他当时与汪鲁门等盐商的具体交谊情况又是怎样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则是笔者尚未弄清楚的。这其实也正是收藏的魅力所在:不仅呈现过往,并且让人想象与思考过往。

  陈坚 文/图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