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书画的幅式与裱工

2015-05-06 00:20:08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黄祥杰

  中国书画的画幅形式是特殊而多变的。宋之前,形式单调,只有横与竖两种;宋之后,现在常见的画幅形式渐次出现,横、竖、方、圆、半圆等。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画幅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装裱方式,比如狭长条幅只能裱成立轴或竖式的镜片,肯定无法装成手卷的形式。而横竖比例悬殊不大的作品,装裱的方式则有选择的余地,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文献上记载的书画作品,某个时期是册页,到了另一时期就成了立轴。画幅的形式与装裱的格式看似游离于书画的艺术表现之外,但两者与时代的关联比笔墨本身更明显,除了审美趣味、生活习惯以外,还能折射出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横式主要有手卷与横披。手卷是书画最古老的一种形式。唐之前,书画与书籍的装帧没有区别,都是手卷的形式,那些手工抄本,比如经籍,至今还有实物流传,因此,书法长卷可溯的历史要比绘画长卷来得悠久,魏晋时期已经很多见,长卷绘画则到了四五世纪才出现。唐宋之前的书法与绘画,材质上有非常明显区别:画以绢本为主,纸本少见;书法以纸本为主,绢本少见。对于卷轴书画的装裱,唐代开始已经非常讲究,虽无唐代原装书画流传至今,但擅长装裱的能工巧匠却青史留名。而涉及装裱的论著,诸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等,今天想了解唐代的装裱样式,只能通过这些文字记载了。到了北宋宣和年间,手卷的装裱样式已经形成固定的格式,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除了天头、隔水、拖尾等固定组成外,还有一套钤印、题签的固定模式,缺一不可。宣和原装的书画,现在能看到的尚有梁思闵《芦汀密雪图》等几件,构成虽不完整,但依然可以看出它的格式与典籍的记载相吻合。

  横披与手卷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画幅横竖的比例上,更主要体现在裱式的不同,横批没有隔水、拖尾,形式相对单纯,与立轴一样,开始注重左右镶边的对称。裱式不同,书画相应的观赏方式也不同:横披用于张挂,具有装饰、展览的功能;手卷用于舒卷观赏,纯属案头雅玩。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说到:“横披始于米氏父子,非古制也。”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横披应该是在立轴产生之后才有的格式。

  竖式主要指立轴、屏条、对联等。竖式的绘画作品,产生的时间较早,南北朝时期的佛像“帧子”就是竖式的画幅。隋唐时期,一些移动的壁画、屏风等都是竖式,后来被拆卸下来改装成立轴。竖式的画作很早就出现,真正被裱成立轴的形式应该在北宋时期,“宣和装”除了手卷外,还有立轴和册页的格式,这是有案可查的。而尺幅较大的竖式书法,像条幅与中堂(不包括后来改装的小长条尺札立轴),出现的时间比绘画晚了很多,直到元代才零星冒出,张雨、杨维桢、倪瓒等人都有立轴书法流传。至于屏条、对联等书法形式,更是在条幅、中堂的基础之上才可能产生。从明朝开始,民间习惯在堂屋内张挂中堂画,两边配挂字对,悬挂屏条等,竖式书法于是开始流行起来,到明清之际,高头大轴的出现,意味着案头雅玩的书法开始真正进入展厅时代。

  两宋时期有没有竖式的卷轴书法呢?现在无从考证,因为无实物流传,连摹本也尚未发现,宋之前就更不可能有这种形式了。书法到了隋、唐时期,已经发展非常成熟,为什么在形制上与绘画相比却落后很多,竖式的卷轴书法直到唐、宋时期依然杳无踪影呢?下面两点大概是主因:一、是因为书法尚未像绘画一样成为建筑装饰的一种方式,当时的殿堂、寺院、居室等场所都以壁画和屏风来装饰,壁画和屏风的绘画以重彩为主,书法素淡的黑白色调未必符合当时的审美趣味。在文人画兴起之前,书与画的关联其实并不是那么紧密,书是书,画是画,功能各不相同:绘画承载着装饰、教化的功能;书法主要承载的是文字记录、传播的功能,极少看到脱离实用的纯粹书法创作,因此,唐宋以前的纸本书法多以尺札为主。二、唐以前,纸张的尺寸都不大,写后可以向左拼接成手卷,也可装成册页,但无法向下拼接成竖式长条。绘画以绢本为主,绢帛的尺寸较大,因此绘画的幅式相对多样。宋以后大量采用树皮纤维造纸,质量大有改进,纸张尺寸加大,因此书法的各种幅式才逐渐出现。当然,碑碣、题壁、摩崖石刻等也有一些尺幅较大的竖式书法,但这些碑石、墙壁之上的文字毕竟不同于纸绢之上的墨迹,需另当别论。

  方形主要指册页,因为斗方是后来才出现的一种形式,可以归入挂轴一类。而册页则是一种古老的形式,唐朝中期就已出现,当时为了方便阅览,将长卷书画分割成一幅幅独立页子,装裱成册,就成了册页。最初是旋风装,也就是页子装,后来有了“推篷式”和“蝴蝶式”两种式样,“蝴蝶式”册页则开了宋、元书籍装订的先河。因为册页中的每一开页子常常可以独立成幅,因此挑出个别页子装成立轴或镜片的例子也不少见。

  圆与半圆都是扇面的形制。我国制扇的历史很悠久,但真正在扇面上写字绘画应该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晋书》记载有王羲之书写六角竹扇的故事,说明当时已有画扇的风气。唐宋时期的纨扇大都以绘画或刺绣作点缀,形制以圆形为主,成扇今天不易见到,但有很多精美的扇面流传至今。从明代中叶开始,折扇流行,半圆形的扇面逐渐取代圆形扇面,纸质扇面多了起来。明末的泥金扇面,不管是书是画,都极具特色。扇面可以裱立轴,也可裱成册页,也可裱成镜片,形式灵活,有很强装饰效果。  书画幅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书画风格的变化,这在世界美术史上应该是绝无仅有的,而这种外在形式的演变则牵扯到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更深入的挖掘与研究。

  来源:美术报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