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沈洁如 王敏
中国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有言:“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亦载:“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犹盛。”宋代茶文化之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在此以瓷质茶具为媒,让我们在茶香余韵之间,领略宋人的精神世界和美学风尚。
斗茶和建盏
宋代前期,点茶法与煎茶法并存,然斗茶的兴起,使得煎茶法在宋代后期基本被摒弃,点茶成了主要的饮茶方式。斗茶据考起源于福建建州,是茶农们评比新茶优良次劣的一种比赛活动。两宋时建州北苑生产的“龙团凤茶”乃进御贡茶,极为珍贵,斗茶风靡全国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民间活动随着贡茶传入了朝廷,并受到皇帝的推崇。而同样来自福建的黑釉茶盏也随之声名鹊起。蔡襄《茶录》上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斗茶时,茶面泛出的汤花呈白色,建盏的黑釉与茶汤的白色正好相互映衬,而汤花形成的水痕亦清晰可见,故宋人斗茶喜用建盏。建盏之于斗茶功用具体如何,我们来赏析几件代表性建盏。本文所介绍的茶具主要为2010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举办的“清雅——南宋瓷器精品大展”之展品。
宋龙泉窑盏托(图20) 口径5.1厘米、足径7.4厘米、高6.9厘米。龙泉博物馆藏。盏托又称茶船、茶拓子,为承托茶盏,以防烫指之用。宋代盏托的基本造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托盘下凹,中间呈空心盏状,有的呈圆形,有的呈荷叶形。如这件南宋官窑盏托,盏、托相连,更加稳固。另一类则是由托台和托盘两部分组成,托盘一般呈圆形,托台高出盘面。如这件龙泉窑盏托托盘作花瓣状,盘心正中凸出一鼓腹托台,圈壁饰以覆莲瓣,用以承托杯盏。盏托发展至明清已简化成盖碗,一手就能握住。至现代,更加简化的玻璃杯、口杯等成为最常见的茶具,“饮”茶变为“喝”茶,宋人推崇的“雅文化”不得不让位于今天的“快节奏”了。
宋代“ 荐绅之士, 韦布之流, 沐浴膏泽, 熏陶德化, 盛以雅尚相推, 从事茗饮”,同时“以豪华相尚, 以俭陋相訾(zǐ)。愈厌而好新, 月异而岁殊”,这时的茶道既崇尚“雅”,由于“理学”的约束而内敛、自省,又求新斗奇,奢靡之风盛行,这点在宋代各式各样不同风格的饮茶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文人巧匠能才辈出的时代,茶事艺术和制瓷工艺得以融会贯通。这还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不仅继承了唐人开创的茶文化,并为元明清茶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责编 耕生
来源:《收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