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黄宾虹画作收藏存三大问题

2015-05-06 00:19:09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的含量太多,审美历史感太苍凉,接受他的画需要人生的阅历、文化的积淀、美学上的修养,三个缺一不可。”在近日举行的“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嘉德讲堂”上,著名画家、艺术评论家梅墨生讲述“国画大师黄宾虹画作的鉴与赏”时如此感叹。当同时代大家的作品拍卖价格纷纷迈过亿元门槛的时候,黄宾虹的作品行情离亿元还有很远的距离,也因为如此,市场期望黄宾虹成为下一波行情的引领者。

  文、图 记者林琳

  孙先生收藏书画多年,但至今未收藏过一件黄宾虹的作品:“实话说,谁都知道黄宾虹是近现代大师,但他的画我真不喜欢,看不懂,不知道好在哪。买不懂的画以后可能也能升值,可我不能不明不白地收藏。”

  问题一:作品难看懂

  像孙先生这样的收藏者并不少,而黄宾虹的“黑白配”也让梅墨生叹息:“在我们这个时代,黄宾虹的艺术仍然没有被真正解读。”

  他的老师曾亲眼见到黄宾虹把自己的画从桌案上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非常尴尬,只能把画收回去。

  问题二:流通量少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黄宾虹价格难以上涨主要因为其作品存量少,而且大部分作品藏于公藏机构。据梅墨生估计,的总数不会超过一万幅:“我所知他去世以后他的夫人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无论大小、是创作还是写生,大概有5500张左右。”

  事实上,市场中流通的远低于这个数量,而其中的精品少之又少。在格调艺术沙龙上,梅墨生为观众们展示了许多黄宾虹的作品图片,极为精彩,与拍卖市场上可以看到的面貌大不一样,据悉大多藏于博物馆机构。

  另一方面,大多数收藏者经常见到的是黄宾虹比较雷同的山水作品,难以见到其花鸟的精品。“当我第一次看到黄宾虹花鸟的时候,就像我突然遇到一个绝世美女,惊艳了许久。”梅墨生用“淡野”来形容黄宾虹的花卉,认为足以与齐白石的花鸟相提并论,但品位各有不同。

  问题三:鉴定难

  黄宾虹的作品鉴定难也是影响其市场流通的主要原因。梅墨生通过研究发现,黄宾虹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没有落款,比如遵照他的遗嘱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中,大多都没有落款。对此梅墨生解释为,那是因为在黄宾虹的一生中都在对自己的艺术进行探索和实验。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他没有把这些“试验品”作为展现自己艺术成就的“完成品”,而是“半成品”。不过,从黄宾虹77岁开始,他的每幅作品都有落款。而在他最晚年创作的实验性作品也同样没有年款,原因是他最后没能完成作品。“从他77岁到85岁,这七八年是黄宾虹艺术上真正的成熟时期,而他最好的作品是85岁到92岁之间。”梅墨生如此评价黄宾虹的作品。

  市场

  收藏群体不断增加  

  “早在上世纪初,黄宾虹的绘画已经成熟,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白宾虹",另一类"黑宾虹"。他的作品不属于雅俗共赏类的,所以他的作品不为人看重,特别是作品在市场上没有什么销路。” 中国嘉德中国书画总经理郭彤说,不过黄宾虹曾预言自己死后50年作品就会热闹起来,“如今,黄宾虹的书画正在市场热起来,早年他自己的预言正在兑现。” 她发现,喜爱并珍藏的人从前更集中于专业人士,近年来收藏市场对其作品的追逐成为热潮,收藏群体也遍及各个省区。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