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大多是张恩利直接从艺术家的家里拿来的,在作品的选择上,他的思路也是与布展方式匹配的。他称它们为“不重要的作品”。比如杨福东是做影像的,这次就展他随手画的水墨;周铁海是观念艺术家,这次就拿来他的一个现成装置,总之是呈现“老艺术家的小作品,年轻艺术家的新想法”。也就是说,在这个展览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知名艺术家不为人知的侧面,这侧面可以被视为艺术家对新的创作方向的探索,可以是获得灵感的隐秘途径,也可以仅仅是严肃创作以外的即兴游戏。
书房本身就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边缘场所,既体现主人的癖好、知识和内心世界,又是家中可以接待外人、进行思想碰撞的社交空间。因此这个名为“书房”的展览虽然不是真正展示一间书房,却具备了书房的全部要素,可以被视为艺术家内心世界与艺术圈公共交往的一场对话。如今此类非正式的、朋友合伙策划的小展览,在 Jewelvary 艺术空间周边的区域越来越多,它们发生在概念餐厅、复古小店和咖啡馆里,成为日常的一部分。也许除了那些新建的声势浩大的美术馆,当代艺术也在以不显眼的方式渗透人们的生活中。
来源:外滩画报 文: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