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木委 车畅 毛传伟
2013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开局之年、发展之年。这一年,我国木材产业在机遇与挑战也中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木材达7915.34万立方米(原木材积计),同比增长17.98%,合计金额达人民币997.97亿元, 同比增长26.46%。
2013年我国红木的进口量和进口额较去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长。具体分析如下:
一、 珍贵阔叶木材进口情况
国家海关木材进口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珍贵阔叶木材(指单价在400美元以上/立方米,下同)1149.87万立方米(以原木材积计,下同),同比增长77.21%;总金额达295.52亿元人民币(以1美元兑换6.20人民币的汇率计算,下同),同比增长68.09%,见图I。
其中,2013年中国珍贵阔叶原木进口源地比重发生以下变化,“南洋地区”占我国珍贵阔叶木材原木进口总量的47%(同比上升16%),非洲地区占49%(同比下降15%),中南美洲地区占4%(同比下降1%)。
在锯材进口方面,其所在比重如下,“南洋地区”占我国珍贵阔叶木材原木进口总量的60%(同比下降17%),非洲地区占28%(同比上升11%),中南美洲地区占12%(同比下降6%)。
中国红木委综合各方面信息概括如下:
1. 受地理位置、树种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南洋地区”一直是我国珍贵阔叶木材进口的最重要来源地。但随着该地区珍贵木材保有量的减少,以及有关国家对木材出口的限制,其占我国进口份额逐渐减小,而非洲地区则呈上升趋势。
2. 东南亚木材市场珍贵木材原木进口保持稳步增长,锯材则表现出量降价涨的态势。受东南亚国家木材出口政策的影响,这一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
3. 非洲在我国珍贵阔叶木材进口的比重越发重要,但2013年该市场表现平淡,价格变化也相对较小。
4. 中南美洲木材市场较为特殊,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尽管其珍贵阔叶木材储量较大,部分木材甚至在国内木材市场脱销,但其占我国进口比重一直较小;中南美洲木材需要行业重点认识。
二、 海关红木类进口数据分析
我国海关木材类进口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红木达119.5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1.67%;其中红木原木进口105.6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9.51%;锯材进口9.8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2%。红木进口总金额达85.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48%。在进口单价上,红木原木进口单价较2012年同期上涨了10.84%,锯材单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48%。
2013年我国红木进口量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反映国内红木市场的巨大需求,行业处于快速发展。
此外,2013年6月生效的CITES公约,也是推动红木进口上升,推高进口红木价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木原木依旧是我国红木进口的主要形式,占红木进口的90%以上。但随着东南亚与非洲多个国家限制其红木原木出口政策的实施,这一比重将会较大变化。
2013年进口红木锯材表现比较平稳,一方面锯材市场受出口国原木出口政策和采伐季节性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锯材进口价格受到东南亚与非洲两个木材市场价格互相均衡的影响,波动较小。
三、结束语
从2013年我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红木市场处于回暖趋好态势,尤其第三季度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市场巨大需求的作用下,红木进口数量与价格都处于上行状态;受到CITES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影响,部分红木(交趾黄檀、大果紫檀)价格更是翻倍增长,进而也刺激了市场需求。
2013年三大主要珍贵阔叶木材市场反应不尽相同,东南亚木材市场持续上扬;非洲木材市场则稍显冷淡;中南美洲木材市场在我国红木进口占有份额不足,随着市场对其认识的加深,该地区木材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
从分析报告可以看出,我国进口珍贵阔叶木材锯材数量超过其原木数量已趋于常态化,尤其在东南亚与非洲多个国家相继宣布限制其原木出口以后,这一变化将表现的更为突出。
综合当前红木市场形势可以看出,资源对行业发展的掣肘作用愈发明显,合理用材,减少资源浪费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红木委认为,行业当积极做好结构调整与规划,以创新带动发展;大力建设行业标准,以“诚信”和“文化”为导向,培育终端市场;探索红木进口新型模式,改变红木资源进口的被动局面。对红木进口形势保持高度关注,以应对国际市场变动。
从2013年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可以看出,国际木材贸易政策变动给国际红木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尤为显著。随着更多木材出口国加入限制红木出口的行列,红木价格上行压力增大。行业企业应予以足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