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清代家具的识别与鉴赏:漆饰风云

2015-05-06 11:46:32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红木 > 内容

  文/特约撰稿 朱宝力 编辑/陈桂湖

  编者按>>>

  清代前期,我国漆饰家具进入一个重要的生产时期。这一时期的漆饰家具呈现出繁华多样的艺术成就。在本期文章中,朱宝力老师结合几款经典的清代漆饰家具实例,为我们细致解说、娓娓道来,读者仔细阅读,必当受益匪浅。

  核心提示>>>

  清前期流行黄花梨等硬木家具的同时,漆饰家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相比清初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了与黄花梨家具竞争,漆饰家具的品种呈现多样化,或恢弘气派,或精小堪玩。

  漆饰家具在清初

  明清家具史中的清前期大约为康熙中期至乾隆早期的一段历史。此时,清朝经过半个世纪的局势动荡与民族融合,国势逐渐强盛,经济文化繁荣,迎来了家具艺术史上与明后期媲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清前期。由于疆域辽阔,四方来朝,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财力,使清朝统治者(也包括汉族上层社会)更追求家具的恢弘气派,根据厅堂、书斋和卧室的不同而量屋设计,很少再移动,故家具的体积、重量不断膨胀。而海南岛的平定与海禁、迁界的解除,更使得黄花梨等优质硬木大批进入内地,这就逐渐形成了以硬木材质为主导的高中档家具市场。

  清前期流行黄花梨等硬木家具的同时,漆饰家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相比清初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了与黄花梨家具竞争,漆饰家具的品种呈现多样化,或恢弘气派,或精小堪玩。前者可见高大、富丽的十二扇(按:明制的规模较小,止于八或十扇)款彩围屏,后者可见雕镂奇绝的嵌螺钿加金银片匣盒。辽阔的疆域,四方朝贡和海市开通,为百宝嵌家具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珍贵材料。黑漆描金则常与黄花梨木结合制作家具,装饰效果甚佳。

  康熙时期,宫廷和贵族漆饰家具中龙凤纹的图案纹饰比较多,而带有不同年代风格龙纹的宫廷贵族家具则成为同类造型家具断代很好的参考标本。康熙初年,清圣祖玄烨年纪尚少,又由于国内有南明余部抗清和三藩之乱,无暇旁顾,宫廷器物上的龙纹风格与顺治后期基本相同,尚有明代遗风。而当镇压了三藩之乱和平定台湾、海南岛之后,坐稳江山的玄烨便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文化艺术方面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约三十岁左右时的康熙皇帝写真画像,我们从中可以窥到清代龙纹演变的端倪。

  妙趣横生的漆饰家具龙纹

图1 清 宫廷画师绘《玄烨便服写字像》

  清前期 黑地款彩群仙祝寿图十二扇围屏(图5),高323.5厘米,单扇宽49.5厘米,通宽600厘米。其造型平面短足,足间有壸门牙子,每扇之间有挂钩连接,可以开合。围屏由两道花边分隔成外围和中心两个部分:外围的图案为一圈博古纹,中心的图案为“群仙祝寿图”,传说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各路神仙前来祝寿,画面中神仙人物众多,王母娘娘乘坐鹿车,在众多仙女的簇拥环下徐徐降临。围屏的背面格局相同,中心的图案为“百鸟朝凤图”,可以两面更换陈设。此围屏的规模壮观,刻工精致,色彩绚丽,制作年代约在康熙中期至后期,属于清前期较晚阶段的作品,体现了太平鼎盛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

  康熙中期以后,由于黄花梨家具的广泛流行,其色彩时尚也影响到了漆饰家具,黄漆地彩绘戗金的家具也成为这一时期集中涌现的高档家具品种。下期文章我将对此进行重点分析和探讨。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34.9K
猜您喜欢
  • 红木家具发展史:黄花梨价格疯涨
    红木家具发展史:黄花梨价格疯涨 从远古时代的石器家具到红木家具的出现,中国古典家具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可以称为一部精彩...
  • 绿檀收藏:价格仍处洼地
    绿檀收藏:价格仍处洼地 “说起名贵木材的收藏,很多人了解到的都是紫檀。其实,在珍贵木材收藏里,绿檀无论从其自身...
  • 花梨木缩水1169斤后续追踪:官员涉嫌严重违纪
    花梨木缩水1169斤后续追踪:官员涉嫌严重违纪 2009年7月26日,时任海口市林业局局长的林劲指示海口市林业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将原海口市木材...
  • 安思远的家具到底修复了多少
    安思远的家具到底修复了多少 安思远1971就开始收藏并研究中国明代家具。在收藏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部分有点残破、伤损甚...
  • 大美木艺·明清家具珍品展回顾
    大美木艺·明清家具珍品展回顾 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明清家具成为专题陈列,且独立成馆,以王世襄先生旧藏明式...
  • 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一个时代的终结
    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一个时代的终结 3月17日晚,“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的首场拍卖在纽约佳士得举办,这是七场拍卖中最富精...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