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神橱、佛橱之外,经柜也是明代较为常见的家具。横四门式经柜(图5),高150厘米,宽116厘米,深56厘米,出自山西晋城,是典型的晋南本地制器,存世有一定数量。这类造型的柜子虽然统称为经柜,但它与彩油雕花的大型庙宇经柜不同,多属于民宅器具,在明代墓葬的彩釉冥器中常见与拔步床、衣架等生活器具相伴。其造型为柜顶出冰盘沿,前脸柜腿的里侧刨圆铲边线;四门横列,边门固定,又称“余塞”,中间的两门对开,以挂钩与边门连接;柜门为四抹,剑脊棱压边线;中槛的上面安装三块走马板,门槛下面设有柜仓,柜仓的面板亦隔成三块;柜仓下有横枨,横枨下面安有两个挂角牙子;柜子前脸的芯板皆为落堂起鼓作,起鼓处饰有委角边线。铜饰件有残缺,根据同类器物参照,其锁插应为单孔屈戌,拉手则为环状。此柜的底胎为软木,披灰髹黑漆,落堂处饰朱漆,因年久为黑垢所掩,柜子原有纹饰,也因年久而漫漶不清了。该柜的漆皮剥落较重,虽然年代古老,但与没有糊布且底灰不坚也有一定的关系,且漆质掺油偏多,这在民间家具中较为常见。综合分析,应为明代中期制作。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繁荣,家具的种类和工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的下一个章节将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论述。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