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约撰稿 朱宝力 编辑/蔡静琦
图示的几件明作大漆椅皆为藤面,可见藤面乃是中高档椅子的通常做法,取其舒适,节省木料并非主要目的。
上一期的文章指出了明代椅子中的连帮棍演变轨迹大致为:竹瓶顶花式→竹瓶式→直棍大小头式→S形大小头式,笔者在这里将结合实物进一步展开论证和分析。明代家具的地域流派区分并不明显,方背扶手椅的靠背可以比四出头椅做得矮一些,适合靠窗摆放,在无炕的南方制作相对较多,四出头椅则靠墙摆放更有气势,在北方制作相对较多,故有“南官帽椅”和“北官帽椅”之称谓,二者都并非属于地方性的家具。
明后期 朱黑漆北官帽椅(图1)
其上部设计小巧、简洁,与出土的明代陶制交椅冥器风格一致,且用软、杂木制胎,糊布披灰髹漆,体轻而牢固,是一件非常适用的移动坐具。它的前腿、鹅脖和扶手之间镶有整条的壸门牙子,既美观,又有连固的功能,约为明代晚期制作。清代的交椅相对于明代而言,往往比较高大,尤崇尚用硬木制作,多用铜件连固,但交椅轻便易携的功能则下降了。
上面图示的几件明作大漆椅皆为藤面,可见藤面乃是中高档椅子的通常做法,取其舒适,节省木料并非主要目的。明式家具与明代家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些明式椅子的下盘为罗锅枨加矮老的结构造型,应该是与罗锅枨加矮老的桌案配套的家具设计。笔者从大量的明代刻本插图以及冥器资料之中进行了检索和查阅,迄今尚未看到有这种结构造型的桌椅图象,经过分析研究以后认为,这种结构造型应该是清代早期至前期从苏作兴起的家具流行时尚。
古代上层社会生活习尚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对家具的流行式样影响很大,客观上也为明清家具的断代提供了研究线索,下期将结合箱橱类家具继续进行探讨。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