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宝力 编辑/蔡静琦
核心提示>>>
黄、紫木材虽然坚硬光滑,力学强度高于一般木材,但它们同样是有机质,在非密闭的人类生活环境中也会风化、分解,这也是鉴别黄、紫家具新老程度的手段之一。
在桌椅凳榻类家具中,罗锅枨加矮佬的造型在明式硬木家具上的使用很普遍,但在历史纵深跨度大的漆饰家具中出现的年代却相对较晚。笔者翻阅了不少明代的刻本插图(这些插图以桌椅的出现频率最高),尚未看到有此种造型者,因此推断,即使在个别明画(注①)中或偶有出现,为数之少也可以表明它的流行基本是在清代,并在清代前期与仿竹、藤家具的劈料作、裹腿作等工艺造型相结合,形成了苏作明式硬木家具显著的风格。
黄花梨嵌玻璃油画《仕女观宝图》屏风(图8),高245.5厘米,长150厘米,宽78厘米,造型偏晚,透雕螭龙的拐子风格较浓,屏心的玻璃绘仕女人物油画为清代前期的宫廷画派作品,同属于康熙中期至乾隆早期的工艺制作。因为屏风属广州的贡作,比屏芯稍早一些,但并非是明屏后配清画。
明清家具收藏最需要的眼力是鉴别老与新,否则就不称其为明清家具了。有些爱好者之所以会吃亏,不是把年代看得过早,就是把黄、紫木材比作黄金,以为是千年不朽的。黄、紫木材虽然坚硬光滑,力学强度高于一般木材,但它们同样是有机质,在非密闭的人类生活环境中也会风化、分解,这也是鉴别黄、紫家具新老程度的手段之一。
注①明画:
以前常被提到的“明画”《百美图》中有不少罗锅枨加卡子花、矮佬的家具。然而,它是清朝乾隆年间宫廷画师以明末崇祯刻本《金瓶梅》的插图为蓝本所作的秘本春宫画册,全名为《清宫珍宝百美图》。画中融入了不少入清后的流行因素,如汉族妇女的钵盂发式和家具的造型等,所以其并非明画,不能用其来论证明代的陈设和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