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间并没有大刀阔斧地改,而是遵循之前的形式与结构,用12扇屏风将整个空间巧妙地分成前厅与后厅两个部分,使得整个空间既大气又富有层次感。与“湖心熙园”案例相比,朱家角茶馆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一些,木门、圆柱等元素保留了老建筑的神韵,简化的现代灯笼设计、中式茶几与现代布艺沙发的结合,营造了舒适、惬意的氛围。
宋微建始终坚持一个观点:“空间的主角是人,这一点不能本末倒置。传统的形式在今天不是太多、是太少,而这正是能够产生兴趣点的东西。”所以,在对茶馆的内部进行重新设计时,除了安装空调、灯光等必要的功能设施之外,尽可能地保持它原先的样子,做得素雅一些。过度装饰的空间,人反倒成了配角,要避免这个错误的设计方向。
案例二
湖心熙园会所:“隔”与“透”之间流露自然
案例说明
项目地点:江苏苏州
设计师:宋微建、邓澍林
设计面积:2200平方米
主要材料:青砖、洞石、木地板
与朱家角茶馆相较而言,位于苏州太湖之畔的湖心熙园会所更注重自然的营造。设计师认为天然的材料能够凸显本质,因此该会所运用了青砖、木地板、洞石、麻绳等材料,宋微建甚至亲自设计桌椅、茶几等家具,以求达到视觉效果上的一致性。
苏州造园艺术的高超众人皆知,本案中就可见苏州园林的影子。园林由自然山水构成,湖心熙园会所室内室外并无明显分隔这一点十分符合它的感觉。而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隔”与“透”的空间处理方式。
宋微建颇为赞同《园冶》一书中“欲则屏之,嘉则收之”的观点,他认为,空间要给人以曲径探幽的欲望,万万不可一览无余。湖心熙园会所之中,茶室、多功能厅、酒吧等休闲区域均由走廊串连,“隔”的手法深有体现。例如,走廊与休憩区之间,设计师选择了一个大型盆景做天然“屏风”之用;两间相邻的开放式茶室,采用一排原木的木栅作为隔断;走廊左边门后,隐藏着中餐散座区;推开茶室对面的门,就进入了大型的多功能厅。
“透”的手法则体现在窗的开放上,环顾会所,在很多区域看不到厚重的墙体,取而代之的是通透的落地窗。属于度假型休闲空间的湖心熙园会所,太规矩的形式并不适合它,需要的正是这种自由不受约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