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漆酒桌(图10),高85厘米,长98.5厘米,宽49厘米,出自晋南。“酒桌”是约定俗成的名称,严格地说,腿在四角者称“桌”,此种家具的腿部缩进,属于案形结构,由远古人们席地跽坐进餐用的矮足食案演化而来。其造型为平面无翘头,带拦水线,冰盘沿,牙板瘦窄,插肩榫式剑腿,前后设顶牙罗锅枨,两端设双直枨;牙板与腿的边沿皆起灯草线,腿面饰双线,短枨打洼铲委角线。其高拱弧形顶牙罗锅枨为独木制作,呈现明显的三角支撑作用,设计具有早期性,应为明代早期制作。从山东鲁王朱檀(公元1370~1411年)墓出土的一件朱漆酒桌(图11)也表明,顶牙罗锅枨的造型在明代早期的高档家具中已经流行了。此桌以杉木制胎,通体糊细蔴布,披灰,髹朱漆,灰底坚实,漆质优良,色泽庄重。由于年代久远,反底较为粗做的漆、灰剥蚀已尽,木质风化明显。其年代、漆色等特征表明,它的最初主人身份非同一般,可能亦属于明朝宗室的成员。
宋、元时期,家具的腿间流行用直枨加固。明代时,除了用直枨以外,还流行用顶牙罗锅枨加固,其拱顶与牙板相抵,变平行支撑为三角支撑,更加牢固。在明代家具中,罗锅枨下移者少,加矮佬、卡子花者更少。下移罗锅枨的装饰性强,富于变化,但力学强度则逊于顶牙罗锅枨,它广泛流行于家具较少移动的清代。
注①屈戌:
柜橱类家具的发展成熟在家具系列中相对较晚,迄至明朝万历年间,其穿锁饰件基本沿用房门上的屈戌样式,分单屈和双屈两种。单屈者上下分列,其下者穿环状拉手;双屈者其下孔穿环状拉手,使用最多。由于柜橱上的屈戌既不能做得很粗硕,也难再加以美化,因此难以满足安全及装饰的需要。铜铸的钮头于明末清初开始流行在柜橱上使用,至清代前期时成为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