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在中古时代艺术品工艺品之就地取材当地生产的法则,我们不难推断这件原产于中国江南的精美漆器,不应是一件通过进口贸易从南方得到的商品,而很大程度上应是蒙元军队在南方所掠获的一件艺术品被携至北方,最后作为拥有者的心爱之物在北京元大都予以随葬。无独有偶,在甘肃漳县也出土有元代早期剔红龙纹图长方案(图7),作者未见照片或实物,但根据年代的判断,约应也是原产自江南的艺术珍品,这是因为,以张成之子张德刚为代表人物的漆器名匠轮番入京,御聘于皇家官办的作坊,约应是明初永乐年间才发生的事情。
(五)竹木雕刻,特别是浙江东阳与广东潮州两地的木雕工艺。两宋时期,一些突出特色的木雕形式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涌现。最为著名的其一是东阳木雕,即以黄杨或其它硬木为主要材料,采用中国画的构图方式,以平视的人物及鸟瞰的环境,将不同时间与空间景物融入同一雕刻画面。其二则是潮州木雕,以在作品的表面髹漆贴金出名,亦称金漆木雕。雕刻选材有柏木楠木樟木等当地的材料,多种不限,纹饰内容采用连续构图,以树木山石作为分界,应用范围很广,有建筑中的门窗梁柱以及斗拱,还有家具上的雕刻、佛龛造像、文房用具、陈设小品等。技法有透雕与浮雕以及圆雕,在同一件作品里面可以看到各种技法的单独使用或一并采用。
总之,中国的竹木雕刻工艺,在战国时代就是主要始于南方地区,经过盛唐时期的发展最后发达于宋代,这个精湛的工艺流传,最后几乎覆盖了中国南方的各个区域,并惠及明清以至当代。
(六)元代金银器的求新变化。金银制造业在元代盛极一时,应是缘由中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巨大影响传播到了南方,主要是除传统的登州、莱州产金区外以又激活了江浙、湖广与云南各省的产金能力,黄金产量同比几乎高出两宋的一倍。金银器的制作分为官作以及民作,朝野上下金银器的使用相当靡费。
元末吴王张士诚之母曹氏墓,在当代出土有一件银质折合式镜架(图8),融合了多种金属工艺,整体与细节设计精密细致而庄重典雅,堪称举世瞩目的艺术珍品,是为元代最具代表意义的家具陈设重器。
此种型制的设计,在明清两代的木制家具中并不少见,是曰明清家具乃传承宋元旧制的有力证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