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春玲 来源:文物天地
清代是封建时代云南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云南本土艺术继续发展的时期,云南青花瓷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相比明代,清代云南青花瓷无论是制作模式,还是制作工艺上都较为成熟并呈现出某些与前朝不同的特色。2013年在云南玉溪市红塔区研和街道东山村委会王家山发现一个清代古窑遗址,面积大约500平方米,勘探研究瓷器的种类、装饰及工艺特点,发现比起元末明初云南的青花瓷器,工艺上有一定的进步,瓷器胎质更为紧密、洁白,釉面更为滋润,青花发色接近景德镇瓷器,做瓷坯手法更为精彩,拉坯、束坯、修底的工艺都有了进步。王家山古窑遗址出土的器物和瓷片,进一步丰富了云南瓷器,特别是青花瓷的种类及其内涵,现结合几种有代表性的清代云南青花瓷器例析之。
出土的清代云南青花瓷器品种
其次,清代的云南青花瓷器总体上具有胎骨粗灰、釉色青白、青花凝重的特点。纹饰构图韵味别致,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时而规整勾勒。纹饰内容既有景德镇瓷器的传统纹饰,又有云南地方特色,形成了显著的区域特征。
“逸笔草草情不等,净土一培冷”。因明朝后期火葬的革除,清代的云南瓷器青花大罐已不多见,小型罐增多,在已发掘的云南清代墓葬中发现了许多景德镇瓷器的陪葬品,揭示了景德镇瓷器已逐渐占领云南市场,随着景德镇瓷器的输入,大大加剧了云南青花瓷走向衰亡。但无论如何,它都是了解云南清代瓷器的一个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5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再次研究云南青花瓷,无不有“昔日掩风流,今日何曾,寄我相思梦”的感概。
艺术之美在于外形给予人的美好感受,更在于其内涵给予人心灵的震撼!清代的云南青花瓷器不仅让我们见到了它朴实的美,更让我们的思绪又回到那个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的,“一树花枝钗凤头,方寸还惊梦。朴厚墨牡丹,鱼藻青花,粗犷瓷中瓮”,让我们以崇敬和欣赏的目光回顾这段历史,回顾彩云之南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之美,以独具魅力的方式祭奠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