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赵元国画展在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2015-05-06 01:50:06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 > 内容
艺术家赵元致答谢词

  在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文心墨相——赵元国画作品展》于2013年12月12日下午3点在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顺利开幕,此次活动是由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文化的品格”系列活动中的第二场。

  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品牌战略办公室研究院潘向龙博士,北京水墨基金会监事会主席、摄影家、重文堂创始人王文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办公室岳杰琼主任,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艺术品投资部艺术总监赵芳,还有颂雅风的老朋友,当代知名画家李振军先生,本次展览的主办单位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峥女士,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刘学明先生以及本次活动的主角艺术家赵元先生。

  开幕式现场,潘向龙博士、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刘铮总经理、策展人刘学明,参展艺术家赵元以及前来参观欣赏的艺术家李振军先生先后对艺术家赵元的展览进行了一系列评说,在场的嘉宾与艺术家就其创作作品进行了艺术上的探索和交流,整个现场气氛活跃,充满这浓郁的艺术氛围,在场的媒体及参观展览的人们对作品的探讨进入了一种热烈而愉快的情景。

  本次展览向大家呈现的是国画艺术家赵元的笔墨探索和这一时期的创作成果,此次展览共展出了艺术家赵元的28幅山水画作品,是艺术家在近几年的艺术探索中的成果,也是对艺术家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阅,艺术家本着谦虚朴实的心态,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热爱,让人们能够在展厅里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在这里,艺术家并没有回避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传统,而是从宋、元、明、清山水画的经典山水格式入手,将唐宋一脉“雄强山水”的精神图式运用到个人对“大山大水”体验中,在山水画布局上,多取高远、深远之势,笔墨皴擦、渲染讲求“雄浑”的意象。

  在探索艺术家的创作之境之时,策展人刘学明先生是这样阐述的:由于艺术家赵元自小就受到规范的美术学院教育,用“写生”的方式来拓展个人山水画的笔墨格局自不待言,如作品中山石、树木的光影层次的变化与他对真实山川的写生观照相关,这就与传统山水画家“仿某某”笔墨游戏之作相比,有了鲜活的“气息”。此外,赵元的笔墨探索延续的是黄宾虹“笔墨”一路,因而他的山水画结构也立于此,以墨的氤氲塑造山体形象,以枯笔焦墨写山石草木,力求墨中有笔,笔中有意。在审美追求上,赵元则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入世”,他的浓墨重笔所营造的是一种与现代都市生活情感体验而契合的“厚重”、“沉稳”的感觉,所谓“厚而不重,沉而不郁”,而与传统文人画追求的“简、约、苦、寒”形成一种精神的对照;因为传统文人画在出世的山水画格局中讲究“卧游”、“澄怀味道”,他们的山水画则是对这种内在精神与道的再现,故在笔墨结构上有着内在要求与规范,而赵元的笔墨探索的可贵之处便是用一颗入世的生活之心去变换文人画的笔墨传承,书写生活之境,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名字《文心墨相》的由来。

  本次活动的开幕式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得到了各方媒体的大力支持,这些媒体包括:99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雅昌艺术网,中国美术家网,艺术中国,人民美术网,竞友艺术网,水墨中国,中国文化报,中华墨宝网以及新浪收藏。

  据悉,此次展览将会一直持续到12月22号。

34.9K
猜您喜欢
  • 郑泰均当代禅画展亮相颐和悦馆
    郑泰均当代禅画展亮相颐和悦馆 艺术家郑泰均  2015年11月1日下午,梵净——郑泰均当代禅画展于于颐和悦馆•莱维艺术空...
  • 千年水墨百年传承: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展举办
    千年水墨百年传承: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展举办 开幕现场  以千年水墨百年传承为主题的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展将于2015年10月25日在北京1+1艺术...
  • 赵国柱书法作品展亮相荣宝斋美术馆
    赵国柱书法作品展亮相荣宝斋美术馆 岁月墨痕——赵国柱书法作品展 开幕现场  2015年10月24日,由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
  • 宾客万象:太和书画晋京展将开幕
    宾客万象:太和书画晋京展将开幕 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太和县美术家协会、太和县书法家协会主办,《水墨味...
  • 王家训人物画艺术探究
    王家训人物画艺术探究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艺术语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 傅抱石长子傅小石昏迷四年:经济拮据不愿卖画为生
    傅抱石长子傅小石昏迷四年:经济拮据不愿卖画为生 “南京现在每天都是暴雨,雨水像倒下来一样,但即使这样我还是要去。”双腿行动不便多年,依靠轮...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